活版印刷:链接世界的工艺之旅
创意并非无中生有的,而是转化曾经存在的事物,赋予它们这个时代的感性、意义和形式。 然而,很多曾经风行一时的工艺也逐渐消失了。 若果无法保存相关技艺,也就失去了一种激发创意的渠道。 活版印刷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可以说,活版印刷塑造了现今社会的面貌。 世界活版印刷的起源之一,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约1041-1048 年)毕升所发明的胶泥活字版印刷术。 在欧洲,为人熟悉的第一批活字印刷的《古腾堡圣经》则于1455 年出现。 香港曾经存在大量活字印刷及铸造字粒的公司,但随着柯式印刷的盛行,大量曾经价值不菲的机器被当作废铁卖掉。
如果决心投入承传一项工匠的技艺,你会发现,这件事需要世界各地的爱好者同心协力才能够达成。 香港活版印刷品牌Ditto Ditto 的创办人Nicole Chan 和Donna Chan 初次遇上一台古董活版印刷机并彻底爱上,是十年前在美国洛杉矶印刷博物馆的一个下午。 回到香港后,她们决心将活版印刷重新带回现代人的视野。
她们与美国的Letterpress Community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才在一位工艺家手上购入了两台经过翻新的手摇活版印刷机。
手摇活版印刷机虽然方便和容易操作,但印刷效果和可能性上却受限了。 由于对印刷效果的执着,她们回到印刷博物馆参与工作坊,学习操作旧式活版印刷机。 机缘巧合下,她们从一间香港印刷厂的老师傅手上接过了一台巨大的德国海德堡风喉照镜机。
每当遇上机件或是技术上的问题,她们都会游走于硕果仅存的香港印刷厂之间,向不同的老师傅请教和借用组件。 在与机器打交道的过程中,她们体会到一项工艺得以传承,其实背后有着不同的人付出各种努力。
在这个愈趋虚拟化的时代,印刷品的最大价值在于重建人与人之间的连系。 现时除了香港,她们还接到日本、欧洲、澳洲、北美等地的订单。 客人又会将明信片寄至更多她们未有机会踏足的地方。 透过印刷品去旅行,与世界不同的人结缘,在众人的努力下,活版印刷以意想不同的方式,重新回到现代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我们会使用cookies。请表示你是否接受我们使用cookies。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