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版印刷:連結世界的工藝之旅
創意並非無中生有的,而是轉化曾經存在的事物,賦予它們這個時代的感性、意義和形式。然而,很多曾經風行一時的工藝也逐漸消失了。若果無法保存相關技藝,也就失去了一種激發創意的渠道。活版印刷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可以說,活版印刷塑造了現今社會的面貌。世界活版印刷的起源之一,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間(約1041-1048 年)畢昇所發明的膠泥活字版印刷術。在歐洲,為人熟悉的第一批活字印刷的《古騰堡聖經》則於1455 年出現。香港曾經存在大量活字印刷及鑄造字粒的公司,但隨著柯式印刷的盛行,大量曾經價值不菲的機器被當作廢鐵賣掉。
如果決心投入承傳一項工匠的技藝,你會發現,這件事需要世界各地的愛好者同心協力才能夠達成。香港活版印刷品牌Ditto Ditto 的創辦人Nicole Chan 和Donna Chan 初次遇上一台古董活版印刷機並徹底愛上,是十年前在美國洛杉磯印刷博物館的一個下午。回到香港後,她們決心將活版印刷重新帶回現代人的視野。
她們與美國的Letterpress Community進行了長時間的交流,才在一位工藝家手上購入了兩台經過翻新的手搖活版印刷機。
手搖活版印刷機雖然方便和容易操作,但印刷效果和可能性上卻受限了。由於對印刷效果的執著,她們回到印刷博物館參與工作坊,學習操作舊式活版印刷機。機緣巧合下,她們從一間香港印刷廠的老師傅手上接過了一台巨大的德國海德堡風喉照鏡機。
每當遇上機件或是技術上的問題,她們都會遊走於碩果僅存的香港印刷廠之間,向不同的老師傅請教和借用組件。在與機器打交道的過程中,她們體會到一項工藝得以傳承,其實背後有著不同的人付出各種努力。
在這個愈趨虛擬化的時代,印刷品的最大價值在於重建人與人之間的連繫。現時除了香港,她們還接到日本、歐洲、澳洲、北美等地的訂單。客人又會將明信片寄至更多她們未有機會踏足的地方。透過印刷品去旅行,與世界不同的人結緣,在眾人的努力下,活版印刷以意想不同的方式,重新回到現代生活。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我們會使用cookies。請表示你是否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