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本茶道的普及,配茶用的和菓子也受到世界廣泛的關注和喜愛。甘甜的味道、清澈的顏色和空靈的姿態,使盛在小皿上的甜點閃爍著介乎現實和幻夢之間的光茫。除了美感,菓子還提示了季節之間的轉換。不同月份和節氣須配合吃用不同的菓子,茶道儀式才算是完整地體現。讚頌無常、不完整、不完美的侘寂美學,其實是由極其精準地控制事物的細節,才能夠營造出來的質樸美感。
菓子木型,也是這種「精準美」的貼切演繹。菓子木型是製作和菓子的過程中,塑形時必須利用到的木模。根據傳統,木型需以過百年樹齡的山櫻木為原料,以「陰刻」的方式人手雕出花、魚等圖案。山櫻木的質地堅硬,只有高明的技術才能雕刻出纖細、具動感的圖案。現今,只剩下幾位專門製作菓子木型的職人。所謂「陰刻」,就是刻畫出的紋路左右、凹凸也與實物相反。職人嘗試表現出花瓣的弧度時,就要確實感覺到花瓣的形態、所佔用的空間,才能下刀雕刻出「實物的負象」。作家谷崎潤一郎在《陰翳禮贊》中,曾說:「美不存在於物體之中,而存在於物與物產生的陰翳的波紋和明暗之中。」菓子木型在國際藝術界備受欣賞,也許就源於那朵只有在光的映照下,才看得見的陰影之花。
生活在四季分明的環境,日本人敏銳地感覺到季節的變化,日常生活也會隨著二十四節氣的更迭轉換重心。對日本人來說,人類這種生物,並不是獨自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就如和菓子的命名,常以自然為題材:冬季,會食用名為「淡雪」的菓子;初夏的六月,會食用「青梅」和「水鳥」。春天的和菓子提示著櫻花的盛開;秋日的甜點亦令人想起剛轉紅的楓葉。當日常生活依隨自然規律,人就會感受到與自然共生的和諧,世間萬物都彼此緊密連結著。除了季節,日本人對於製作出物品的職人和工具也帶有極高的崇敬。具有卓越手藝的職人,會被表彰為「重要無形文化財保持者」。同時,亦有不少博物館專門收藏傳統的器物。在金澤,便存在著以菓子木型為主題的「金澤菓子木型美術館」。日本的生活哲學,大概可以此總結:透過物質,人感受到時間的流逝。藉此,我們能夠接受生命的不完美,學習追求一種簡樸的生活。畢竟,生於這個世界,我們都與萬物一期一會。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我們會使用cookies。請表示你是否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