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盛放

地點

AIRSIDENan Fung Place將軍澳廣場南豐紗廠南豐夥伴

每年二月至三月是香港賞花的好時候,市區常見,有英雄樹之稱的木棉正是其中之一。木棉的學名是Bombax ceiba,要留意這與香港可見到的絲木棉和吉貝木棉是不同的樹種。最容易分辨的特徵是絲木棉和吉貝木棉的主幹為綠色,而木棉是灰白色的。 

木棉被稱作英雄樹,一般說法是因其筆直堅挺的樹型,但也有與民族英雄故事有關的傳說。木棉的紅花在落葉後作「獨立演出」,故份外搶眼。紅花以外,樹身上的刺亦是一大特徵。越老的木棉刺越少,而且刺也沒年輕時那麼尖,就如經過不少人生經歷後練就圓滑的特質。 

木棉的花也見證了樹木如何對抗不同惡劣環境的能力。長期受猛烈陽光照射的木棉,花內有抗紫外線(UV)能力的色素,花色苷會產生天然變異來適應環境。最後出現了一些開出黃或橙黃色花的木棉樹。黃及紅花木棉的基因大致相同,屬同一樹種。 

木棉的紅花當然吸引,開花結果亦是大自然定律,亦是物種繁衍的必然過程。每年四、五月間,木棉結出果實。大大的、堅硬的蒴果之內,是木棉樹的下一代,種子。因為種子直接掉在母樹下,小樹多會因過密或過陰而死亡。「把孩子送到更遠」是樹木繁衍的重要任務。木棉的棉絮正是讓種子隨風傳播,不用假手於人的重要構造。可是,棉絮在空中飄揚,甚至在街上直吹面上,讓不少人感到困擾,或擔心引起呼吸道疾病。有專科醫生(何的煒,2017)曾指出這是因為棉絮中有不同的雜質、塵埃或霉菌等可致敏物質。而木棉棉絮出現時亦是多種植物開花的時候(如盾柱木、火熖木、風鈴木等),但一般人只能看到棉絮而不能看到花粉,故多把致敏的責任推到木棉身上。香港曾經有人在木棉果實打開前摘下,免得棉絮到處飄,可是,木棉果在一至兩個月內陸續長出,故摘果亦要不斷進行。若木棉棉絮不是唯一或主要的致敏原,而摘果既要花大量資源、又令木棉「絕後」,根本不是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法。 

棉絮可能令部分人討厭木棉,但木棉其實全身是寶。木棉作為重要的綠化樹種,舒緩熱島效應和移除空氣中的污染物。木棉的木可用作火柴柴枝、蒸籠;花是五花茶的主要成分;棉絮亦曾用來代替綿花用於醫療用品(如枕頭)上,因部分病人對綿花會敏感;就連種子也可渣油作肥皂或潤滑油。 

木棉是重要的城市樹木資源,我們可從欣賞的角度去看待木棉,了解這英雄每天為我們默默作出的頁獻。 

參考資料: 何的煒醫生,2017. 木棉絮 真的與鼻敏感有關係嗎?  

長春社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you_may_also_like.png